区块链技术不再是金融圈的边缘话题,它正成为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新引擎,一场围绕3.5万亿美元稳定币市场的全球竞赛已悄然打响。
“坚持创新驱动,保持对新兴技术的敏锐感知”,上海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贺青在7月10日的党委中心组学习会上如是强调。这场聚焦加密货币与稳定币发展趋势的专题会议,释放了上海进军数字金融的明确信号。
就在一个月前,央行行长潘功胜在陆家嘴论坛首次提及“稳定币”话题,引发市场高度关注。随后,央行宣布在上海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为这场金融变革埋下伏笔。
01 监管思路重大转变,上海国资率先探路
在金融领域,上海的一举一动往往暗藏政策风向。7月10日,上海市国资委党委中心组学习会罕见聚焦加密货币与稳定币,会议规格颇高: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贺青主持,市委第四督导组组长王治平到会指导。
国泰海通政策和产业研究院政策组首席李明亮在会上作专题报告,深入分析了稳定币的全球发展现状、监管体系及未来挑战。
最引人注目的是监管思路的转变。与以往“严防死守”的基调不同,此次会议明确传递了“疏堵结合”的新思路。
“以前提到虚拟货币,大家第一反应是‘风险’,政策也偏于严防死守。”一位业内观察人士指出,“但这次会议提出‘坚持创新驱动,保持对新兴技术的敏锐感知’,意味着不能一味堵,还要学会疏”。
贺青在讲话中特别强调,要“坚持产数融合,探索区块链技术在跨境贸易、供应链金融、资产数字化等领域的运用”。
02 沪港协同新机遇,人民币国际化新路径
上海此次布局稳定币并非孤立行动,而是与香港形成了战略协同。就在6月的陆家嘴论坛期间,沪港两地签署了《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行动方案》,为双城联动埋下伏笔。
专家建议,沪港可探索发行锚定人民币的离岸稳定币,并研究中国央行数字货币与各类合规稳定币间的互操作性。
“在合规框架下,研究数字资产市场的互联互通。”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邓宇如此建议。
香港在稳定币监管方面已走在前列。香港《稳定币条例》将于今年8月正式生效,该条例要求稳定币发行人建立100%法币储备金制度,并接受金管局审计。
内地经济学家宋清辉分析指出,上海在稳定币领域更强调服务实体经济、内部可控和金融稳定,重点在于区块链技术应用及数字人民币推广;而香港则聚焦国际化、市场化和金融创新,两者形成天然互补。
03 三大应用场景,国企改革新破局点
上海国资委此次发力稳定币,有着深厚的产业基础和应用场景支撑。贺青在讲话中重点强调了三大应用领域:跨境贸易、供应链金融、资产数字化。
这些领域正是上海国资的优势所在。2024年,上海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突破30万亿元,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
在跨境贸易领域,2024年上海进出口总额达4.27万亿元,位居全国前列。区块链技术可实现跨境支付的实时结算,传统跨境汇款需要数天时间且手续费高昂,而基于区块链的支付可能只需几分钟,成本也能降低一半。
供应链金融方面,区块链可通过智能合约实现自动结算与信任传递,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5月23日,上海蚂蚁链产业开发创新中心已牵头举办“法律视角下的RWA合规与监管”主题分享会,探索为大型制造业链条注入区块链技术。
资产数字化领域,上海数据交易所已推出“链改国资”模式,应用于不动产、知识产权等领域,提升国资交易透明度和流动性。
04 全球稳定币竞赛,上海能否弯道超车
当前,全球稳定币市场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国泰海通研究预测,稳定币未来规模有望达到3.5万亿美元。在这场竞赛中,各地监管策略呈现明显分化:
欧盟通过《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对加密资产进行分类监管,要求稳定币发行方必须有1:1的资产储备;美国监管机构对虚拟货币态度不一,但华尔街巨头已悄然布局,高盛、摩根大通均推出了加密货币相关服务;部分欠发达国家则因监管缺位,沦为诈骗和洗钱重灾区。
面对这场全球竞争,上海正积极寻求突破。2025年1月,上海发布的《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进一步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强劲动力的若干意见》提出开展数据监管沙盒试点,为稳定币的合规探索提供制度框架。
同时,上海自2020年起就在试点金融科技“监管沙盒”,允许在可控范围内测试区块链支付、数字货币等创新应用。这些制度创新为上海在稳定币领域的探索提供了政策保障。
05 普通投资者如何避免踩坑?
面对稳定币这一新兴领域,普通投资者应保持清醒认知。业内专家提醒投资者警惕三大常见陷阱:
高收益承诺多是骗局,那些宣称“月赚20%”的项目本质是庞氏骗局;社交平台上“高价收U”的广告很可能是洗钱陷阱;跨境电商所谓的“用虚拟币支付有优惠”也可能涉及洗钱。
参与时应遵循“三不原则”:不帮人代购代卖,不用别人身份注册账户,不接来源不明的虚拟币支付。
上海法院已承认虚拟货币的财产属性,投资者需保存好钱包地址、交易哈希值等记录,这些在维权时都是关键证据。
“区块链不能只炒币,得和实体经济结合。”这一观点已成为行业共识。
上海国资系统资产规模已突破30万亿元,拥有丰富的跨境贸易、供应链金融和国有资产数字化场景。这些资源将成为上海探索稳定币应用的天然试验场。
随着香港《稳定币条例》8月生效,沪港双城联动探索人民币稳定币的路径逐渐清晰。专家建议,两地可共同研究数字人民币与离岸稳定币的协同机制,在跨境支付中先用稳定币快速结算,再用数字人民币最终清算,既高效又能维护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全球稳定币市场规模预计将达3.5万亿美元,上海能否在这场数字金融竞赛中弯道超车,答案或许就藏在这次看似普通的学习会中。